管道知识

测漏队深夜为城市水管听诊把脉

作者: 人气: 日期:2013/10/29 14:33:33
  手持一根长长的金属管,一头伸入窨井,一头紧贴耳朵,通过听流水的声音,为城市的供水管线“听诊把脉”……当夜幕降临时,郭龙和伙伴们就开始工作了。

  郭龙是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水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计量分公司测漏部主管。这支队伍成立于今年4月初,也是乌鲁木齐首支测漏队伍。

  为供水管线“听诊”

  23日凌晨1时,记者来到解放北路时,四名身着反光马甲的测漏员已开始工作了。

  赵阳用一根带有弯钩和把手的铁棒掀起井盖,井下是一根管径300毫米的供水主管线。一旁的郭龙将手中听音棒的一头抵在井下的水管上,单膝跪地,将圆盘状的听筒紧贴耳朵,闭眼仔细听。

  他手中的听音棒,是一根长约2米、直径约0.8厘米的钢棒,郭龙说,水管漏水时,水流会和周围的介质发出一种摩擦声。然而,要从各种干扰声中找出摩擦声,并不容易:材质不同、裂缝与漏孔不同、回填情况不同,发出的漏水声都不一样,只有在晚上安静的环境里才能听出这些细节。

  铸铁管传声效果最好,漏水会发出“嗞嗞”声,塑料管传声效果最差,漏水是“嘶嘶”声,这是郭龙工作三年多才总结出的经验。

  “有声音!好像是漏水!”郭龙和搭档田小龙用听音棒反复听了几次,接着把听音棒递给记者,“你也来听听”。

  由于过往车辆较多,屏气凝神一分钟后,记者好像听到了微弱的“嗞嗞”声,听音棒稍微移动一下,就什么都听不出来了。

  测漏位置不超过1米

  一路走到解放北路和民主路十字路口,这里的窨井里积满了水,却没有发现明显的漏点,郭龙拿着听音棒在18米外的另一口窨井内再次“听诊”。“漏水点就在这18米范围内。”通过水流走向和听音棒的再次“确诊”,郭龙初步判断漏水点就在这条主管线上,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准确定位。

  将窨井积水抽干后,郭龙拿出管线探测仪,通过声波确定管线的走向和埋深,标上记号,每隔1米用电钻钻个孔,用听音棒进一步“确诊”,把漏点范围控制在1米以内。找到漏点后,郭龙标出漏点具体位置等,以便维修队能快速、准确开挖。

  郭龙说,测漏就是为了少挖坑,少花钱。越是不容易发现的漏点,越能体现出测漏员的作用。

  四个月查漏水点117处

  一名合格的测漏员除了耳朵要好使,好体力也不可或缺。

  乌鲁木齐地下供水管网中管径100毫米以上的超过900公里,比这细的还不在统计范围内,全部听上一遍需要近一年时间。每天零点到凌晨6点的上班时间,测漏员们至少要走12到15公里。

  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水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计量分公司经理马克宝说,每个窨井盖重七八十斤,一名测漏员平均每天要用钩子掀开几十个窨井盖。

  马克宝说,乌鲁木齐专业测漏起步晚,之前都是从北京和河北请一些专业测漏人员。“突发爆管事故,急需定位开挖的时候,找不到人是最着急的。”马克宝决定,一定要成立一支自己的测漏队伍。

  今年4月,马克宝想尽办法留住了专业从事测漏工作的郭龙,又从大专院校聘请了三名相近专业的毕业生赵阳、田小龙、尤勇,并成立了测漏队,25岁的郭龙是年龄最大的。
 

  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乌市供水漏失率高达18%,按一年制水2亿方计算,就有近3600万方自来水白白流走,这相当于乌拉泊水库的蓄水量。一根管径600毫米的管线出现一个5厘米的裂缝,每小时会漏掉10吨以上的水。乌鲁木齐老城区跑冒滴漏严重,一年管网漏水约400万方,按照每方2.1元计算,经济损失达840万元。

  马克宝说,今年4月15日到8月22日,测漏队已对水磨沟区和天山区三分之二片区的224公里供水管网进行了普查,共查到漏水点117处,“救回”398万方水,相当于120万人一个多月的用水量。
上一篇:江东后新村水管漏水检测现场
下一篇:没有了